王俊良
网红电视剧《军师联盟》,写司马懿伙同陈群等人,帮曹丕在帝位争夺中,背弃情和爱,用阴谋和杀戮获得帝位。史家尊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众“军师”组成“联盟”的目的,就是企盼能在王的碗里分一杯羹。
李世民争帝位,不大注重“军师”的作用,喜欢直奔主题,讨厌婆婆妈妈。手刃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把十个有可能和他争帝位的侄子全部杀死。《旧唐书》写到宣武门事件,有意遮掩,说“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李世民为“天下苍生”杀兄屠弟,“若非太宗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杨广争帝位,同样运用杀戮手段,干净利索地解决掉竞争对手。也不见“军师联盟”的影子,设计陷害、手刃杨勇、杀死三个弟弟以及他们的儿子,杨广都亲力亲为。《隋书》给杨广的定位,明显饱含贬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相对来讲,曹丕争世子之位,要比李世民、杨广夺位更具看点,注重“军师联盟”。当时,曹操在立嗣上举棋不定,很快形成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拥丕派有吴质、贾诩;拥植派有丁仪、杨修。这些人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争世子,展示拥植派杨修智谋过人,曹植“几为太子者数矣”。陈寿《三国志》则称,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最终败给曹丕。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写“王者”曹丕欲杀“败者”曹植,令其七步成诗。四句二十个字,如今读来依然字字血,声声泪,“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小说家罗贯中笔下不乏煽情,陈寿《三国志》所载却进退有据。显然,《二十四史》所载不过是争位“胜者”的历史而已。然而,在王者阴谋和杀戮两翼之下,“败者”不乏“王者之才”,多败在“不厚不黑”上。最典型的案例,道光帝六子奕才识高于四子奕詝,却在“争位”中败北,很值得后人玩味。
史载,宣宗一直踌躇于让六子奕、四子奕詝二人中谁继承皇位。此间,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弟兄两人的争位,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奕老师卓秉恬、奕詝的老师杜受田这两位“军师”。《清史稿》载,“文宗自六岁入学,受田朝夕纳诲,必以正道,历十余年”。卓秉恬、杜受田都清楚自家弟子的短处和长处,卓秉恬为奕制定以显争位方针,杜受田则为奕詝量身定制以隐争位对策。结果,在道光帝考察继位者德能的围猎中,奕詝轻松胜出。《清史稿》载:“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奕彻底失败,是在道光病重之际,对奕、奕詝最后一次考察。《清人逸事》载,“道光之季,宣宗衰病,一日召二皇子入对,将藉以决定储位”。这一次,两位皇子更加谨慎,各请命于其师,“卓教恭王,以上如有所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则谓咸丰帝曰:"阿哥如条陈时政,智识万不敌六爷。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惟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如其言,帝大悦,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皇位遂定之后,“军师联盟”能否分一杯羹?在王看来,何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何时“杯酒释兵权”,何时“封侯拜相,尽享荣华富贵”?要看王权需要,稳定,“军师联盟”则是权力集团的“利益联盟”;不稳,新王权争霸上演,保脑袋成要务,“军师联盟”就可能土崩瓦解。
作者:王俊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