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致泊社,(https://xueqiu.com/6120269533/314533409)
劏房、棺材房、笼屋,是香港贫民窟的象征。
如今,香港终于开始对贫民窟问题动手了。
01.
香港淘汰劏房
近日,纽约时报报道称,香港逐步淘汰不达标劏房,穷人栖身何处?
文中称,北京认为住房短缺是香港2019年暴乱的根源之一,从2021年开始,北京就给香港下达了任务,要求香港在2049年前彻底解决住房短缺问题。
劏,在粤语中是宰杀的意思,如劏猪佬。劏房,是指将一间房子分割成几间,就像国内的隔板间,每一间的面积都非常小,香港劏房的平均面积只有7平方米。
今年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了任期内的第三份施政报告,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出租制度以解决“劏房”问题。
具体措施为,合标单位将改名为“简朴房”,不合标的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必须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标准包括必须有窗、有独立厕所、面积不少于8平方米等。
如果业主将不达标的劏房出租,需要负刑事责任,住客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以法律形式强制要求业主淘汰劏房。
8平米,是香港政府目前能做到的极限了。
当然,仅凭一个淘汰劏房,对住房短缺问题的改变比较小。报告中还提到了对公租房的建设。
2023年,香港有82.4万户家庭住户居住在公营租住房屋,占比为30.5%。
在公租房供应上,2025-2030年五年内,香港将把公营房屋的建屋量提升至18.9万个,比上一个五年任期增长80%。
同时,在2025年前,香港要落实约9500个简约公屋建设,在2027-2028年内要完成3万个简约公屋建设。
香港公屋
显然,这一次香港是下定决心学习新加坡模式,要大力推进公共住房建设。
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一如1993年拆除香港九龙城寨一样,约5万人被放到了租房市场上,直接将香港的房租价格推高了。
香港有约22万人在劏房生活,一下子将这22万人赶出来,又会刺激市场租金上升。即便逐步更改,更新后的8平方米以上的简朴房,租金也会比原来上涨不少,增加租户成本。
或许,只有新增的公租房和简约公屋,才是降低租金水平的唯一方法。
许多人都曾从电影、各种媒体报道中看到香港的住房问题,却极少有人深思,为什么香港的住房市场如此畸形?
香港观塘
香港住房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
02.
香港的超级地租悲剧
香港,是中国第一个深受超级地租之害的城市。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及大缺大德的大英帝国了。
1983年中英谈判,中国政府拿回了香港的领土主权,但却严重忽视了香港的经济主权。
既然明知香港在1997年会被收回,英国人会怎么对待香港?那自然是狠狠收割一笔,然后拍屁股走人了。
具体怎么做呢?
由于多年来英国殖民香港的原因,香港绝大多数优质土地都在英资手里。
1983年以后,香港突然就掀起了一波造富运动,以李嘉诚为代表的香港地产商们通过限制土地供应,人为制造楼市紧张,推高楼市和土地价格,地产商和卖地方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这波造富运动真的是富了李嘉诚们吗?不是,是富了香港的英国资本,他们成功拉高了土地价格,将手中优质的土地资源以高价卖了出去,套现回国。
英资通过这一次土地价格上涨,从香港赚走了约1万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10万亿元。这10万亿元从香港回流英国本土,帮助撒切尔完成了英国的私有化运动,挽救了岌岌可危的英国。
一如英国史书上的那句,“清朝鸦片战争的赔款,让大英帝国成功度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危机”;未来英国人还会记上一笔,“20世纪80年代香港人贡献的1万亿英镑,帮助英国度过了80年代的经济危机”。
被收割后的香港有多惨?
香港钟表
1983年的时候,香港有4万家企业。香港的手表表芯市场份额80%,全世界第一,香港的玩具全世界第一,香港的精细化工、化妆品、洗发水全世界第三,香港的成衣全世界第四,是当之无愧的四小龙。
然而,一场收割之后,香港的地租成本大幅上涨,工业被迫迁往中国大陆。香港从此失去了工业,只剩下金融业与服务业。
最终结果是,香港的土地被地产富豪牢牢控制,楼市价格连年上涨,普通人房租成本不断上升,买房无望,只能在劏房、棺材房、笼屋里勉强支撑。
1997年,索罗斯还对香港发起了一次金融收割。好在国家不计成本的帮助香港挡住了,不然香港的亏空将更加严重。
从那以后,香港的土地资源分配基本固定,再也没有改变的余地。往后二十多年,香港的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普通人彻底失去了上升通道。
香港地产商持有土地
国际上有一个房租收入比指数,代表了一个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的幸福程度。每月房租占收入25%以内,为幸福分界线;30%是警戒线。
然而,根据英国媒体2016年的数据,香港的房租收入比就已经高达60%以上了,后续虽然有所回调,但也需要一半左右的收入支付房租。
因此,香港的住房模式被业内人士称为超级地租模式,租金水平真不是盖的。
而且,香港人与内地人不同,没有替代方案。
打个比方—深圳,深圳同样房价高昂,但深圳有大量城中村来降低租金;在买房的时候,深圳工薪阶层还可以选择在深圳周边城市买房、回新一线和省会城市买房、回老家买房等,这些都是替代方案。
香港人没有这个选项,他们只能选择在香港买房或租房住。唯一靠近香港的深圳,房价也已经直逼香港,买不起香港房子的人,同样买不起罗湖区和福田区。
罗湖口岸
香港比内地提前二十年品尝到了高房价的苦果,高房价摧毁了年轻人的希望和未来,与荧幕上的繁荣形成极大反差。
暴乱给了香港部分年轻人发泄不满的渠道,每人每晚七千元,就能让他们走上街头。
03.
香港学新加坡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的楼市,学习的也是香港的模式。
只不过,英资控制的土地变成了老百姓以及政府控制,李嘉诚们变成了许家印、王健林们。
国内楼市的造富运动,同样造就了一批拆迁户、地产商、土地财政,但却苦了家庭背景普通的年轻人,一毕业就要面对高昂的房价、房租。
好在,国内主动刺破了房地产泡沫,楼市连跌了三年,房价相比三年前普遍跌去了20%-40%,楼市价值开始回归。
香港的房价同样跌了三年,较高位跌去了20%,最新的平均房价约为15万元/平方米。
注意,跌了20%,房价依然很高。香港这种世界一线城市,房价即使跌个40%,对普通人来说也无济于事了,买不起的人依旧买不起,只能寄希望于公租房了。
不过,老关认为,香港想要学习新加坡模式,是非常困难的。
最难的一点就是土地,想要建公租房就需要地,香港的地都被富豪们牢牢把控着。即便香港政府想要买地,富豪们未必会卖;即便卖了,价格大概率不会低。
香港寸土寸金,香港政府要拿出多少钱来买地建公屋,才能满足普通人的需求?
所以,老关认为这次淘汰劏房,只是为了回应“北京要求解决住房短缺”的形象工程之一,从7平方米变成了8平方米,贫民窟改造成了多一平方米的贫民窟。
香港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楼市以及持有土地的富豪们出手,做空楼市、做空富豪资产,才有可能以低价将香港的土地重新收回来,再建造公屋给香港穷人。
可惜,香港不是内地,做不到这一步。香港学习新加坡模式,大概率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