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R,即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每年6月下旬由科睿唯安发布。
那么,到底什么是JCR,其中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影响因子
什么是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简称 IF,指的是某一期刊所发表文章在特定年份或时期的平均被引次数。影响因子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IF 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表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如何计算影响因子?
IF 的计算通常采用过去两年发表在该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被引总数除以发表文章总数获得。
近日,科睿唯安官网上发布了重磅消息,指出自 2025 年(2024 年数据)起,被撤稿论文的引用和被引数据将不再计入「期刊影响因子」。
来源:科睿唯安(Clarivate)官网
2、期刊分区
不同学科的文章引用量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此时单独依靠 IF 评价期刊的质量可能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因此,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将期刊按照学科门类和 IF 分为不同的分区。
目前,期刊分区有利于读者对学术文献质量进行快速评估、鼓励科研工作者向本学科的高级区域投稿,根据 JCR 分区表对 SCI 论文进行评价的模式已被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纳。
国内主流参考的 SCI 分区依据主要有中国科学院 JCR 分区表以及汤森路透 JCR 的 Journal Ranking 分区两种。其中,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则被更多的机构采纳以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科研工作中,我们经常将汤森路透 JCR 分区简称为「JCR 分区」,而将中国科学院 JCR 分区简称为「中科院分区」。
因此,后文提到的 JCR 分区则表示汤森路透 JCR 分区,中国科学院分区则指的是中国科学院 JCR 分区。
JCR 分区
JCR 分区是由汤森路透(现已被科睿唯安收购)每年出版一本《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 JCR)。
JCR 将收录期刊分为 254 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 Q1、Q2、Q3 和 Q4 四个区。
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 25%(含 25%)期刊划分为 Q1 区,前 25%~50%(含 50%)为 Q2 区,前 50%~75%(含 75%)为 Q3 区, 75% 之后的为 Q4 区。
JCR 分区中期刊的数量是均匀分为四个部分
JCR 分区图
中国科学院分区
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依据也是基于一个期刊的 IF,但是采用的是三年平均 IF,优点是减少了有些期刊 IF 逐年波动较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科类别,分别将各大类的 SCI 期刊由 3 年平均 IF 划分为 1 区(最高区,前 5%)、2 区(5%~20%)、3 区(20%~50%)和 4 区(50% 以后)四个等级。
中国科学院分区的 1 区到 4 区的期刊数量不等,呈金字塔状分布。
中科院期刊分区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下,一般可以分为大类学科分区和小类学科分区两种。
一本期刊只可属于一个大类学科,但是一本期刊却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小类学科。
此外,中国科学院分区表的大类分区中还会遴选出一些优秀的 Top 期刊。
1 区期刊直接划入 Top 范围内;2 区中 2 年总被引频次指标位于前 10% 的期刊也归入 Top 期刊集合。
JCR 分区与中国科学院分区的主要区别
学科划分不同:JCR 的 Journal Ranking 没有设置大类学科,只分为 176 个具体学科,也就是中国科学院分区表中所指的小类学科。
分区方法不同:JCR 的 Journal Ranking 以当年的 IF 为基础,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当年的 IF 高低,平均分为 Q1、Q2、Q3 和 Q4 四个区,Q 表示 Quartile in Category。
JCR 分区与中国科学院分区的优缺点及应用
从前文可以看出,JCR 分区是按照 IF 对期刊进行四等分,而中国科学院分区则是「金字塔状」分类。因此,中国科学院分区中在一区和二区的期刊数量较少,投稿难度也较大。
此外,JCR 分区是期刊当年的 IF 进行分区(具体公式见前文 IF 计算),而中国科学院分区则是基于三年平均 IF 进行分区的(具体计算见前文三年平均 IF 公式),因此中国科学院分区往往更稳定。
JCR 分区与中国科学院分区应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和科研院所多应用中国科学院分区进行科研成果评价和考核指标。但是,笔者注意到也有许多单位采用 JCR 分区作为评价指标。
因此,具体采用 JCR 还是中国科学院分区,需要科研工作者具体查阅所在单位的科研评价体系规定。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对于科研工作者采用 IF 和分区初步评估文献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只阅读高 IF 和高分区的文章也是不利于学术发展。因此,在科研工作中,需要理智看待 IF 和分区。
3、JCR报告包含什么
(1)JIF分区:按照WoS的254个学科,把所有期刊按各个学科领域分类后,以影响因子为标准,平均分为4等分,即是Q1~Q4区。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期刊可能出现在多个学科中,在某个学科为Q1区,但在另外一个学科中则可能为Q2区。通常所说的JCR分区即是指JIF分区。
(2)2004-2015年间,陆续推出了去除自引影响因子(Journal Impact Factor Without Self Cites),五年影响因子(5 Year Journal Impact Factor),特征影响因子(Eigenfactor Score),论文影响力(Article Influence Score)和期刊影响因子百分位(The JIF Percentile)等指标。
(3)2020年,引入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数据,展示了期刊文章开放获取的比例。
(4)2021年,推出了全新的指标Journal Citation Indicator (JCI),以及与之相应的JCI分区。
(5)这一条比较重要,每年JCR发布影响因子和JCR分区的时候,还会一并发布镇压期刊目录和编辑关注期刊目录(主要来自于不正常的引用情况,包含总自引过高、堆叠引用、单篇自引过高等原因)。其中,镇压期刊当年不能获得影响因子(并不意味着被SCIE等数据库剔除)。
(6)除了上述内容之外,JCR数据库中还包含各个期刊的Citation distribution,Cited Half-life,Normalized Eigenfactor,Immediacy Index以及国家(地区)、机构分布等内容。